目录
流感的概念
流感病原学
流感流行病学
发病机制及病理
临床表现
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
诊断与分型
治疗
流感的概念
流行性感冒(简称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其中甲型和乙型每年呈季节性流行,甲型可出现全球大流行。
流感的具体医学理论
一、病原学
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。可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目前在人群中流行的是甲型H1N1、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列。
二、流行病学
(一)传染源:患者及隐性感染者
(二)传播途径:空气传播。
(三)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。
三、发病机制:1.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,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呈簇状或弥漫性脱落,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、水肿伴单核细胞侵润。2.病毒也可感染肺泡上皮细胞、巨噬细胞,造成广泛性的肺泡上皮损伤、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、肺间质水肿和大量的炎症细胞侵润,出现肺炎表现。
四、临床表现
潜伏期1-7天,一般为2-4天。
(一)一般性表现:发热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。伴有咽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、畏寒、寒战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。部分有消化道症状。
(二)并发症: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。可从病毒性肺炎迅速合并细菌、衣原体、真菌等感染。其他并发症:神经损伤(脑炎、脊髓炎、吉兰-巴雷综合征)、心脏损伤(心肌炎、心肌病、心包炎)、肌炎和横纹肌溶解。
五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
(一)一般检查:血常规、血生化、动脉血气分析、脑脊液
(二)病原学检查:1.抗原检测:鼻咽拭子或咽拭子。2.核酸检测。3.病毒培养。
(三)血清学检查:IgG抗体阳转或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。
(四)影像学检查
病毒性肺炎的表现:肺内斑片影、磨玻璃影、继续进展可发展为弥漫侵润影或肺实变,少数病例可见胸腔积液。
六、诊断
(一)临床诊断病例:流行病学史+临床表现
(二)确定诊断病例:(一)+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。
七、临床分型:(一)轻型:上感。(二)中型:发热超过3天,呼吸<30次/分,Spo2>93%,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。(三)重型:符合下列条件者:1.呼吸≥30次/分。2.Spo2≤93%。 3.动脉血氧分压/吸氧浓度(pao2/fio2)≤300. 4.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,肺部影像学检查24-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>50%。(四)危重型:符合下列条件者。1.呼吸衰竭,需要机械通气。2.休克。3.急性坏死性脑病。4.合并其他器官衰竭需ICU治疗。
八、治疗
(一)基本治疗原则
1.按呼吸道隔离进行治疗。
2.住院治疗或非住院治疗。
3.抗病毒治疗。
4.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。
5.合理使用退烧药。
(二)对症治疗。
(三)抗病毒治疗
1.抗病毒治疗原则:发病48小时内应用抗病毒药物。不主张同时使用作用机制相同抗病毒药物。
2.相关药物简述:(1)神经氨酸酶抑制剂:代表药物奥司他韦75mg/次,BID,口服,连续5天。帕拉米韦300mg/次,QD,静脉滴注,连续5天、扎那米韦10mg/次,吸入。(2)RNA聚合酶抑制剂:代表药物:玛巴洛沙韦80mg单次口服。(3)血凝素抑制剂。代表药物:阿比多尔。200mg/次,TID,口服。连续5天。
(四)支持治疗。激素、免疫球蛋白、呼吸机(无创或有创)、ECMO等。
(五)中草药治疗。